优化提升“城市大脑”,新型智慧城市怎么建?
  发布时间:2019-08-22 10:15   来源: 城市怎么办

2019年8月21日,杭州城市学研究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座谈会在天元大厦召开,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顾问、“两奖”专家评审委员会主席潘云鹤,及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王国平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杭州市委政法委、市房管局、杭州城研中心、市交警局、江干区公安分局、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绿城服务集团、中铁四院浙江分院、浙江大华股份、微医集团、中国棋院杭州分院等12家单位负责人参会。会议由杭州城研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江山舞主持。

会议首先听取杭州城研中心研究三处(战略合作处)处长毛燕武汇报《杭州城市学智库建设、年会、“两奖”进展情况》、杭州城研中心研究一处(城市学研究处)处长李明超汇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研究工作情况》,观看了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分局“在线警务”成果宣传片和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CIM智慧城市平台规划设计成果展示。

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区分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杨国庆表示,近年来,市公安局江干分局主动顺应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在线时代,以预测、预警、预防为目标,以清流智能防控平台为载体,以物联网多维感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技术支撑,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在线警务”。通过提炼固化了感知上线、数据运算、行动落地三大关键环节,推动了警务工作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细、从盲目到精准、 从离线到在线的转变,保持了警情案情的长期下降、破案率大幅上升的良好局面。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生,介绍了华东院在城市数字化和智慧化管理的成功实践经验。近年来,华东院逐步实现从工程数字化到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到智慧城市信息化的整体跨越。从深圳前海到数字雄安再到浙江省未来社区的打造,每一次都以推动城市智慧化升级为目标,利用“数字孪生城市”技术,使实体城市和数字虚拟城市同生共长、相互映射,实时为政府注智、为城市赋能。他表示,希望能够把CIM打造成为城市设施的全信息化地理平台,为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服务提供统一、兼容、共享的基础性底层架构。

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荣表示,物业公司本是一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如何转化成为一家专业型、智慧型的物业公司正是绿城服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今,绿城服务通过借助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实现了物管行业的颠覆性变革。她认为,物业管理就是综合治理小环境,把每个园区都做好才能促进城市管理做好,城市管理做好就代表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希望通过绿城服务的智慧化平台可以把老百姓真正的需求反馈给建造者和管理者,不要让新小区变成老小区、老小区变成破小区。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沈瑞宏表示,目前在全生命周期的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前段和后端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中国联合在杭州市下城区“三村”连片综合改造项目中,也在围绕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运维,采用了BIM+CIM理念进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尝试和实践。

微医集团副总裁倪荣介绍,微医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就医不难、健康有道”的使命,希望通过健康数据信息化,打破医疗数据围墙,以科技赋能医疗,驱动医疗、医药、医保生态升级,要让百姓居民有获得感、让医生医院有效率、让服务企业有效益、让杭州政府有政绩。他指出,目前中医药的发展需要解决三大问题,第一要解决传承的问题,第二要解决标准化的问题,第三要解决应用的问题。希望中医药通过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创新融合,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让国医国药实现全球的共享。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分院院长孙敬伟表示,铁路勘察设计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一开始 要确定线路的基本走向,然后再根据城市位置、资源分布等情况确定线路走向,即选线设计。当前,铁四院在推动BIM技术和GIS技术的结合,希望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完善接口标准体系,最终实现GIS系统在铁路BIM解决方案中的价值体现,这也是铁路工程设计领域及接入智慧城市领域共同努力的方向。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兴明表示,当前大华正在逐步实现由视频监控向智慧物联、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向转型,目前公司共有一万五千名员工,其中八千多人是在做研发工作。经过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大华正逐步实现由一个硬件制造商转型为软硬结合集成供应商。他介绍,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多种可能,一是前端算力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和能力;二是网络设施的建设能力增强;三是数据处理能力的增强。

杭州市交通警察局副局长郑建国表示,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为缓解城市交通“两难”问题、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开建了大量的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市政府与阿里巴巴在杭州布局落地3年的“城市大脑·智慧交通”也已经在实现智能调度警力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客观地讲,城市大脑在城市路网覆盖面还存在较多空白点,在解决路口交通信号灯智能调控等关键性问题方面尚未突破,期待新型智慧城市能够在探索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取得新成果。

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琪表示,作为承担全市住房保障体系、房地产调控、物业管理监督、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等职能的单位,市住保房管局历来非常重视数据库建设和大数据应用,目前正在基于城市大脑建设城市房屋系统,从源头上解决小区数据缺位、失管、闲置的问题。从房屋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更好地指导提升房屋维修保养水平。计划未来依托城市房屋数据应用定期发布白皮书,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市民提供信息参考。城市房屋数据库建成后,如何为其他部门、行业、领域共享,需要新型智慧城市在规划建设时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避免重复建设问题。

杭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江成器认为,城研中心组织召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座谈会很有意义。近年来,市委政法委在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方面,将城市大脑与社会治理工作有机结合,目前正在余杭区开展运用智慧化手段解决社会综治难题的试点。余杭区在浙江省率先建起了区、镇街、村社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研发了国内首个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杭州城市大脑·余杭平台,在探索智慧治理模式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针对当前部门数据条线分散的问题,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可以考虑选取杭州某个街道为试点,以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契机,对数据归集、整理、应用进行系统性变革,做出市域治理现代化、智慧化的杭州样本。

王国平讲话。他指出,在CIM基础上,搭建城市大数据模型,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杭州应该率先搭建起城市大数据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可具体操作的建议方案。同时,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指导支持下,可由杭州城研中心牵头发起组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新型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作为指导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机构。

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王国平就具体问题又提出了五个结合:一是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OTO模式是必须推行。二是坚持软和硬的结合,杭州要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系统供应商,必须高新技术产业的软件设计和硬件制造“两手抓”。三是坚持“城市大脑”与BIM、CIM、城市大数据的结合,以BIM和CIM为基底,让城市大数据为优化提升“城市大脑”插上腾飞的翅膀。一方面,“城市大脑”建设需要建立在城市大数据广泛的归集、存储、应用基础上,另一方面,“城市大脑”建设也要实现由点到面与由面到点相结合。四是坚持5G与物联网相结合,5G是比4G更宽的信息高速公路,5G这一信息高速公路主要是三大运营商来建设,我们更应该关注能够与5G信息高速公路相匹配的车辆,也就是物联网的搭建。五是坚持“用”与“产学研”的结合,现在各级政府部门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更关注“用”的层面,但“用”的前提是产学研结合,要注重投入产出和商业模式探索。

潘云鹤讲话。他表示,此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座谈会的召开非常必要,能够看的出城研中心工作的决心以及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信心。当前,人工智能进入了新的阶段,即人工智能2.0时代,这里有三个表象原因。其一,社会新需求不断涌现。其二,信息环境在变。第三,人工智能基础和目标变了。这三个表象原因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世界进行了一次重大变化。这次变化从本质上让我们从原来由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空间组成的“二元空间”(PH空间)进入了一个信息空间的三元空间(CPH空间)。运筹好“CPH三元空间”是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的一项工程,也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现代农业化的有力抓手。

潘云鹤指出,智慧城市是一个五层的技术结构,IBM提出的“Smart City”更接近于第三层,即构筑各种智能应用系统,比如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在近年来互联网发展和“三网合一”的基础上,中国已经进入第三层的规划建设。但是从智慧城市的五层结构来看,智慧城市还应包括两个更高的重要层次,即城市大数据和云平台与综合智能系统。他建议,若要建成真正的智慧城市,第一步就是要建成城市大数据,最好是建成统一的模型,把大数据变成全结构化模型,如若建成不了结构化模型,可首先要保证把各部门数据打通,实现数据融合共享。同时,杭州要想成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前列,必须要建设知识中心和数据中心,并建议城研中心申请设立智慧城市产业委员会。并对杭州市和城研中心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及决心表达了赞赏和祝福。

供稿:武宇翔、李明超、邵莹

审核:李明超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