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其城:书法景观如何传承城市文脉
  发布时间:2019-09-16 10:51   来源:城市怎么办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新政府需要新招牌。首任市长陈毅深知政府初建,形象至为重要,老话说字如其人,自然字也如其政。他婉拒了请社会名流题匾的提议,果断拍板:“我们共产党人也有会写字的,就让武中奇同志来写吧!”武中奇时任秘书科长。他不负众望,挥笔立就。陈毅非常满意,并说:“七个大字昭示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诞生!”

“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块门牌和书写者武中奇(1907-2006)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武中奇原是华东纵队军人,由其书写新政府牌匾,既准确展现其时人民解放军勇猛刚劲的锐气,又表现新政府万象更新的朝气,令人耳目一新,其所代表的新形象、新面貌是不言而喻的。

如今,这块木制牌匾早已完成历史使命,成为文物收藏入馆。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机构门牌也已不再使用书法牌匾。但是,书法牌匾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书法景观作为一种城市人文景观,以及如何用“字如其城”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依然值得我们为之进行深入思考。

01 书法景观

我国是汉字的国度,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广泛使用的象形文字,并且是唯一能够将表形、表音、表意三者完美结合的文字。因为汉字的天然特性,以及华夏先祖不断发明创新的书写载体,中华文化产生了绵延3000多年的书法艺术,形成了辉煌灿烂、流传至今的书法文化。2009年,中国书法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法文化的一个重要物质载体是书法景观。所谓书法景观,是由一定规模或视觉效应的书法作品,在特定地理空间内集体展现,从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外部视觉特征和特殊地方感的场所环境或空间。我国遍及城乡大地的书法牌匾碑刻摩崖,都属于书法景观的范畴,是中国书法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和地方文脉的重要传承载体。

书法景观还因其作为中国文化景观中最为直接和最具备象征意义的文化景观类型,成为中国文化景观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个性识别符号和象征,堪称一种“国家文脉”。书法作为象征符号,构成了能够反映地区文脉和精神传统的特殊文化空间和场所。因此,书法能够作为一种特殊动力,驱动一个城市区域的文化空间生产。空间生产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类型的书法景观,反映着一座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杭州雷峰塔牌匾,启功题

02 杭州书法景观

杭州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风水宝地。以其绝佳山水、荟萃人文,杭州历来是文人雅士吟咏题写的天堂,产生了极为丰富的书法景观,留下了特有的历史文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杭州拥有在国际书法篆刻界享有崇高地位的艺术社团——西泠印社,和我国创办最早并且最早开展书法教学研究的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杭州市荣获“中国书法名城”称号,这是全国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中,唯一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

杭州景区书法景观,书法与景观自然协调,以山水为底色,用书法为点缀,书景合一、情景交融,可谓天然入画图。景观载体丰富多样,既有庭、园、楼、阁,也有寺、塔、碑、崖。

更重要的是,杭州书法景观里名家辈出,书法巨擘如苏轼、蔡襄、赵孟頫、董其昌、吴昌硕等,名人雅士如白居易、范仲淹、司马光、陆游、文天祥、左宗棠等,近现代大家如章太炎、马一浮、陆维钊、沙孟海、启功、舒同、赵朴初、刘海粟等,都在杭州留下笔墨。一个题字就是一段故事,一个名字就是一束光环。

游杭州不能不游西湖,游西湖不能不游孤山,游孤山则不能不游西泠印社。

杭州西泠印社内景

西泠印社地处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枕山面水,得西湖山水之精华。作为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泠印社对于杭州书法景观的价值,不仅在于社址内有丰富的牌匾、碑刻等书法遗迹,更在于它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超级IP”。自1904年成立以来,历任社长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均为海内大家巨擘,影响所及,西泠名满天下。如长期定居杭州的沙孟海,被誉为“海内榜书第一人”,灵隐寺“大雄宝殿”匾、孤山“中山公园”匾、岳庙“碧血丹心”匾等均出沙翁之手。

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匾,沙孟海题

我国古代手写书法招牌的传统,如今很好地在教育系统里保留下来,尤其是高校。放眼全国,绝大多数大学门牌都使用书法牌匾,尽管有的是亲笔所题,有的只是集字而成,但仍成为所在城市一道重要的书法景观。

杭州师范大学,集沙孟海书法

西湖大学,赵孟頫书风

03 城市书法景观之于城市文脉

书法景观作为一座城市地方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地方形象、地方群体文化心理形成的重要内涵和基础构成单元。一座城市的书法景观,可以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文化象征符号,存在于城市景观、民俗文化和人文精神氛围中。在历史上,书法曾经作为具有多种文化功能的文化载体,传承发扬了中国文化,并超越平面视觉艺术而成为文化景观。

书法文化结合城市文化,形成形成书法文化传承与地方文脉传承的双赢。一座城市的书法遗产、书法历史、书法景观构成一座城市的书法文脉,书法文脉的物质载体就是书法景观。书法景观是书法经典从传统正式场景走向公众日常生活场景的重要模式,也是书法作为平面艺术媒介在现代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实现空间生产的重要路径。

因此,做好城市文脉传承工作,可以探索在城市景观建设中重视城市书法景观的构建与应用,使书法景观成为城市文化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传承历史、弘扬价值观、构建文化氛围等多种功能。如南京市地铁站牌请当地知名书法家题写,给人以城市历史的厚重感、人文氛围的浓厚感。杭州也进行了同类实践,同样在营造文化氛围上取得明显的成效。仅仅西湖景区的题刻牌匾,就足以囊括一部文化史。总之,现代书法景观建设,实际上形成了文化空间的再生产,城市书法景观能够成为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途径。

杭州西溪湿地“福堤”路面上的福字书法景观

【参考文献】

1.雷册渊:《这些文物,述说着上海解放的故事》,《解放日报》2019年5月27日;

2.张捷:《书法故事、地方文脉与书法的空间生产——南京、北京书法文脉与城市书法景观的案例》;

3.徐晓峰等:《杭州疗养区书法景观的特征与人文价值》。

供稿:刘达开

审核:王剑文

  作者:  编辑:陈俊男